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关于2021年全国原煤产量分省份完成情况的剖析指出,2021年,6个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超亿吨的产煤省份合计产量占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的85.9%,同比提高1.6%;11个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超5000万吨的产煤省份合计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95.5%。
如今,我国重点产煤省份正在以更集中的力量担负更艰巨的煤炭生产任务,一个集约、高效的现代煤炭工业体系呼之欲出,而一种宁静、绿色的煤炭开发与利用方法也在逐渐完善。在“双碳”目标大配景下,“十四五”期间煤炭行业的生长速度、生长模式、生长约束等都将爆发新的变革,这是重点产煤省份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关于重点产煤省份,未来的路子怎么走?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中,对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提出了科学、系统的论述。其中,注重处理好生长和减排、整体和局部、久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4对关系,为重点产煤省份提供了战略思维。重点产煤省份需掌握好4对关系,把系统看法贯串“双碳”事情全历程。
处理好生长和减排的关系。是不是“双碳”目标的金箍一戴上,重点产煤省份就完全没有生长前景了?谜底是否定的。需要认识到,煤炭转型不可简单理解为去煤化、逢煤必反。同样,减排不可简单理解为减生产力,而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生长门路,在经济生长中增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生长。
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国家层面,要增强政策步伐的衔接协调,确保形成协力。而在重点产煤省份层面,则应考虑到区域资源漫衍和工业分工的客观现实。因此,作为重点产煤省份,需要明确自身优势劣势,研究自身工业结构调解偏向和“双碳”行动计划,实事求是,结合实际,走出转型生长的新路子。
处理很久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我国能源消费花样变革是阶段性的,有缓慢过渡期,有要害过渡期,也终会有过渡结束期。因此,既要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又要放眼久远,掌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重点产煤省份须制定中恒久目标,在差别时期出差别“招数”,在不绝调解中循序渐进。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用好“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一方面要遵循市场纪律,善于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政府要勇于担卖力任,干好自己该干的事,着力在推动生长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实现根天性转变。坚持两手发力,建立健全“双碳”事情激励约束机制。
不少重点产煤省份,步子已经迈开。
内蒙古自治区正以高标准建设鄂尔多斯国家现代煤化工工业示范区,增强沿黄河地区情况污染系统治理和矿区生态情况综合整治,体例自治区碳达峰行动计划,协同推进节能减污降碳。山西省正在进行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碳达峰成为深化能源革命综合革新试点的牵引举措,研究制定行动计划,推动煤矿绿色智能开采,推进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抓好煤炭消费减量等量替代。陕西省深入实施工业基础再造工程,大力推动“四基”产品示范应用,打造煤化工工业链,支持榆林建设国家级能源革命立异示范区,推动陕北转型升级。河南省正在实施中原大型煤炭储备基地等能源项目,探索用能预算治理和区域能评,不绝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建立健全用能权、碳排放权等初始分派和市场化交易机制。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宁静所言,“双碳”目标实现后,仍然会使用煤炭,只是煤炭的用途爆发了变革。鉴于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所处的阶段,煤炭消费量占比虽然有所下降,但煤炭在能源体系中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越来越凸显。综合测算,到2060年,我国年煤炭需求量为11.8亿吨至15.3亿吨。这足以给重点产煤省份提振信心,兴起革新生长的勇气。
作为重点产煤省份,在能源禀赋的基础上,恒久以来积累的人力资源、科技资源、地缘关系等,都能够成为支持一个地区迸发活力的重要力量。在转型生长的历程中,只要掌握了阵势,统筹好关系,明晰了偏向,抓住了机缘,找对了路子,就能够继续发挥地区优势,为地区积累更强大的生长动力和更富足的资源要素,为我国能源宁静提供更坚实的兜底包管,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孝敬煤城力量。